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卢象升沉吟着道,“皇上,本来朝鲜的三万大军就已经令朝廷的补给捉襟见肘了,此时再调大军去朝鲜,不是补给更为艰难吗?而且,四国联军已经在两广横行,长此以往,会不会对大明的士气打击极大?”
虽然卢象升已经在措辞当中注意了,但是朱由检却还是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他容许自己底下人有其他的观点,但是对于一个将军想不通他这样做的用意,他不是很开心,这证明卢象升也就只配为将,不能为帅,毕竟跟杨嗣昌,陈新甲和陈奇瑜他们的水平相差一些。
朱由检转过身问身边的杨嗣昌,陈新甲和陈奇瑜,“你们三个人怎么看?也跟他是一样的看法吗?”
杨嗣昌因为父亲被斩首,而他却重新被皇上给重用,一点都没有怪皇上,不但是天下人都觉得皇上的气量大,而杨嗣昌和家人更是对皇帝感恩戴德,后世说杨嗣昌是奸臣,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却不这么看。
杨嗣昌,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杨时芳为武陵名士,重视地方文化建设,曾自资在德山孤峰岭修建石塔和八方楼;父亲杨鹤,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诗文俱佳。杨嗣昌晚父六年,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因处乱世,杨嗣昌及其父亲杨鹤均以督兵著世。@3,w≠ww.杨鹤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步入仕途后,杨嗣昌历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期间整饬军务。天启二年五月初二日曾替登莱巡抚袁可立向皇帝请饷。“抚臣袁可立受命方新。请发帑金二十万安兵散民,似非得已。惟在圣明裁定,赐予若干。”
但因为国库吃紧,这项请求并没有得到批准。天启三年(1623年)受阉党排挤,称病辞职归里。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
崇祯皇帝朱由检称赞他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抵御后金入侵有功。崇祯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旋以其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丁忧。崇祯十年,农民起义席卷中原,他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镇压起义,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杨嗣昌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成为明末权倾一时的宰相式人物。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是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北京震动,崇祯皇帝战、和不定,杨嗣昌力主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於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卢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二年(1640年)五月,张献忠谷城再起,各地农民起义烈火复燃,崇祯帝“命杨嗣昌督师,赐尚方宝剑进行镇压。杨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於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县),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巖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