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言情中文网 www.yqzww.info,最快更新平淡为官最新章节!

    所以徐清在这些内陆省份的城市中,往往会多分配一些公共资源,比如一些研究中心,都设置在内地,然后便是一些教育机构,也都会设立在内地的大城市,以保证有大量高素质的人口进入城市之中,带动当地的经济,不然若全是按照经济来划分城市,那最后这些城市都将会荒废的。

    这是徐清所不愿意见到的,作为一个王朝,宋朝毕竟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全部用钱来决断,中国人重土安迁,尤其是年纪大的人,不愿意搬迁,若是让这些城市凋零,这对于徐清来说,也不是一件乐见的事情,有些城市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若是就这么荒废掉,实在是有些可惜,所以徐清在设计的时候,也会把这些城市放在重要节点上,同时许多研究机构,也确实适合放在内陆城市之中。

    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想要找到一处安静之所,着实非常的困难,同时发达城市的土地价格十分的昂贵,若是在这里建设研究所,未免费用太过于昂贵,同时对于城市发展也不好,这些土地留给商贸,公司,房地产之类的显然更加合适,研究所最主要的工作是从事研究,科研工作,而不是卖地,所以把研究所放在内地显然就更加合适。

    这里有大量的空地,造一栋建筑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可以把大量的钱省出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这些研究所所在的城市,人口不多,自然诱惑也不大,如今宋朝的大学设立,与现代的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包括研究所也是如此,在现代,中国的知名大学,除了中国科技大学之外,其余所有大学,要么是在北京,不然就是在上海,或者就是一些省会城市,往往是人口稠密地区。

    而宋朝的大学则不同,徐清认为,大学应该是研究学问的地方,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之中,就难免会被这个社会所影响,所以对于科研类的学校,往往都会设置在一些小村庄上,这一点跟欧美国家很像,哈佛,耶鲁,剑桥,牛津,如今他们所在的小镇都已经是几十万人口上下的小城市了,可在他们刚刚设立的时候,这些地方还只是小村庄罢了。

    当然,这些大学之所以刚刚开始的时候要设立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跟没钱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很多大学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一些牧师建立的,还有一些则是自建的,大多都没有什么钱,等到后来有钱了,因为情怀的元素,自然也就不愿意搬了,而中国最开始的那一批大学是从清朝开始的,其中一批是清朝自己建的,还有一批则是外国列强建的,故而这些学校距离城市都不是特别的远,后来新中国建立之后,这些学校也保持原址,同时因为生活方便等因素,以及当时中国农村的条件太过于低劣,而在城市中则有着基本可以保证实验进行的设备,因此中国的大学,除了极少数之外,几乎都在大城市之中,便连小城市都很少听说过。

    而徐清对于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欣赏,他认为一些综合类的大学,或者是一些社科类,金融类的大学,建设在城市里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些学校有很多科系需要跟社会有频繁的接触,但是一些纯科研类的学校,徐清还是认为应该搬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去,让里面的学子也好,老师也好,都可以安分的做实验,而不是参加永无止境的会议和应酬,所以在宋朝,有很多专门就是做科研的学校,这些学校并没有文科和工科,只有理科和医科之类比较学术性的科学。

    对于这一点,徐清是很认可欧美的观点的,在城市里,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城市上的诱惑,无论是灯红酒绿,还是各种各样的会议,都是无穷无尽的,而做实验,必须要静下心来才行,因此对于这些学校,大多都会设立在内地的小城市中,甚至是城镇中,这些小城镇往往只有三四万人左右,有些甚至连煤气都没有通。

    在这些城市研究自己的工作,对于这些科研人员来说,工作虽然枯燥了许多但是生活也很简单,就是探索科学,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由国家来帮忙负责,无论是房子还是结婚之类的,国家都会帮你照顾,这种方式,在一方面提振了内地城市的科研能力之外,也算是安置好了他们所有的工作。

    至于技术学校成堆出现在沿海城市的状况,徐清也无法改变,毕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徐清能做的只是把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用国家力量留在内地的城市里,但也只有一部分而已,毕竟沿海地区的学校数量也不差,同时大量大公司成立的研究所也都设置在这些沿海城市,毕竟这里交通方便,有什么研究成果立刻就可以和周围的工厂联动,产品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上市推广,这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不过大量的技术学校开始建立,社会上的治安确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好,在加上一方面惩恶打贪的风暴卷起,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开始改变,大量三观还没有建立的孩子们进入学校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工厂之中的童工开始变少,整个社会都在变好,或许唯一有些不爽的就是工厂吧。

    甚至连孩子们的父母都为之叫好,因为宋朝对于技术学校并不是强制的,想要让自己孩子读的就读,不想读的也可以不读,读的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即便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读完,但若是不想读,朝廷也无所谓,所以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尽快去赚钱的,国家也不会强制他们说必须要来读。

    毕竟如今的宋朝,义务教育仅止于六年小学教育,再之上的教育实在是负担不起,便也不再负担,在这种状况之下,父母们可以自由选择,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生气的情绪,若是所有孩子都要上学,父母必然会不满,毕竟他们可负担不起这么多孩子的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