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游子吟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看了曹云第一首诗,秋仕良感处良多。
曹云着眼于社会时事问题,用直白平实的语言,通过对辛勤耕种场景的描述,来呼吁珍惜粮食,反对浪费。通俗易懂,又寓意深刻。
“就知道小云不会拿出一首普通的诗来!再看看另一首,如果和这首一样的水准,那必定会有一首入选。”
“《游子吟》!一首歌颂体诗?游子,游子!母亲。难道是一首歌颂母亲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的确是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密密的针脚缝缀,只因怕孩子在外太久衣服破损。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孩子们。然而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讲,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别离时刻。
用一段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来表现内心深沉的情感。
“看来小云对利用场面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方式非常擅长。”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颠沛流离漂泊的境况下,愈觉亲情之可贵。
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之美。”
此时秋仕良早已泪目,颤抖着手摸出贴身收藏的母亲的照片,轻轻的抚摸照片上母亲的脸颊。想起母亲临终前还在念着他的名字,这辈子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见母亲最后一面。
良久之后,秋仕良郑重的收起母亲的照片,用袖口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长长舒了一口气。
有了这一首,怕是此次曹云又将独占鳌头。
时间匆匆,三天的时间转瞬即过,来到了“少儿教育诗文征集”活动初审通过的稿件公示的日子。
由于此次活动范围广阔,又是关于少儿教育,不仅是诗词和童话故事爱好者,还引起了各个社会阶层的广泛关注。
大量人员聚集在活动网站不断刷新着网页。
在古典诗词的展示页面下,众多的诗词爱好者们正在议论纷纷。
“这次都有谁参加了啊,前期没有公示名单啊!”
“有谁知道的吗?”
“四小诗仙一定会参与吧,进去公示应该是没有问题。”
“我猜席志国一定会进去最后的大名单。”
“曹云会参加吗,他还算是新人吧?”
“呵呵,奔着牧阳来的,没有他的我就弃票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