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四家,对经义的解释权都集中在中原豪门世家手里,东吴偏僻,文化相对落后,谢家虽然是江东一流大家,但在经义一道还是不能跟中原士家相比。不过马淳学习的目的并不纯粹,他只想在这个世界上好好活下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抱大腿,并不想在经义上与那些所谓的名士们过多的争论,成为一个皓首穷经的老儒生。
当然老师谢赞教导他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学习,毕竟老师的评语对他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他在学习的同时也会结合后世的一些观念跟老师做一下探讨,这也让谢赞对这个学生更加欣喜和看重,觉得收了马淳这个学生是他平生做的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这天师生二人照例在书房学习经义,当谢赞教到《论语.泰伯篇》中经典的句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时,谢赞照例按照通用的说法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上位者必须以仁者爱民之心治理国政,这样才能使下民安居乐业。民智不可开,这样上位者才能顺利施政,由之可也。”
马淳看到这个句子,不由得一怔,后世对这句话争议很多,不同的历史时期那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论调,特别是那个特殊的年代,成为了“批林批孔”最大的学术武器,全面的推翻了孔子的历史地位。当然在随后的时期,很多历史学家结合《论语》和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更符合孔子言论的解释,他也对这传统的解释并不太认同,赞同他们的说法。一时间有些感慨,虽然没有反驳,但神情却有点不以为然。
谢赞见他如此表情,便问道:“子厚莫非有不同见解,不妨说出来让为师听听。”这谢赞也是极喜爱自己的学生,别的先生授徒只管让弟子接受自己的学问,不许弟子有不同见解,他却相反,一段时间下来觉得马淳总有自己的看法,提出来的见解又很严谨符合实际,两人渐渐的从教导变成了探讨。他甚至觉得教导马淳是一种学术的研讨,自己的学问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升,他竟然有些享受这个过程的感觉。
马淳见老师问他,在脑海中组织了一下语言,道:“老师有没有觉得这句话的解释和圣人思想有所冲突?圣人曾言“有教无类”,又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有弟子三千,贤人七二,其弟子中不限出身从而下民众多,颜回、子路更是平民贱役身份。
若圣人只想由之而不欲知之,他又怎会教导这些弟子呢?
故此,学生认为这句话其实可能是另一种解释,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师以为如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谢赞喃喃道,“子厚的解释虽然有些标新立异,但紧扣了圣人“仁政”的思想,使《泰伯篇》更加通顺无碍,善!大善!”
谢赞毕竟是学问大家,细思之下豁然开朗,顿时觉得马淳的见解更加符合孔子的思想,赞道:“《易》云: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神而化之,当以教化解之,如此才能使民宜之。区区数月,子厚便能以高屋建瓴之态融汇圣人之言,如此已得圣人之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