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督府下各项产业的出售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毕竟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市场看似喧闹,但是真正的大宗交易对象仍在保持观望。
不过就算是如此,单单其他方面所集聚起来的财货已经足够渡过眼下的难关。当然其中大多数收入都还只是账面上的数字,需要一个过程去逐步落实。
但这并不意味着短期内都督府就无财货补充,眼下在淮南六郡之间各个仓邸里就储存着大量的物资。在这样一个年代,物流可以说是商贸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元素,直接决定了成败盈亏。
水运毫无疑问是最为省力便捷的运输方式,所以绝大多数往来于淮南的商贾们,但凡有条件,都会在夏日水盛时节将物货大量集运于此,租赁鼎仓下属的仓库将货物存储起来。
虽然需要支付不菲的租金,但如此一来,既可以赚取夏、冬之间货物的价格差,又能节省冬日运输的高昂成本。与之相比,区区一点租金实在算不了什么。
直到目前为止,商贸都是都督府的支柱产业,所以沈哲子也是极力维持都督府的公信力。哪怕面对这样大的难关,都督府几乎家底都被清光,仍然没有主动动用那些商贾们存储在淮南的商货。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还没有被逼入绝境,若是真的完全无计可施,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先挪用了救急再说。命都要没了,谁还会考虑信用高低!
无论如何,都督府在这方面所谨守的原则性,还是给时人带来了极大的触动。此前那么多人参加八公山集会,也是不乏人想要窥望都督府是否有强征他们所寄存物货的打算,以此来判断值不值得与都督府继续加深合作。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尽管都督府有动用他们物货的打算,但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说在保护商贾利益方面,当下没有任何一方势力比淮南都督府做得更好。
虽然时下的氛围是无官不商,没有官方背景,想要越境商贸那完全就是在找死。即便一两次无事,那也是赚的卖命钱。但是商贾们所拥有的背景,在面对官方时仍然处于绝对的弱势。除非背景强悍到如沈家这般内外把持,既能高居台辅执政,在外又执掌强大兵权。
但即便是如此,沈家在其他地区的商贸活动仍然是以和气生财为主,对于地方上也要打点到位。强龙不压地头蛇,不是说压不过,而是没有必要,遇事俱都强硬对待,本身已经失去了商贸的原本意义。
都督府如此坚持原则,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在选择交易方式的时候,大多数商户也都使用谷米之类淮南眼下紧缺物资来支付。就算交易还没达成,许多人也都表示都督府可以提前借用。
单单这种态度的表示,便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淮南的燃眉之急。单单在六郡之内,尤其淮南本郡和汝南,淮南便轻松筹措到一百三十余万斛的粮食。
之所以会有如此收获,那也是因为粮食本身就是通行各方的紧俏商品,且存储期较长,而且本身便是一种重要的支付媒介。
如此再加上徐州、荆州的援助次第到位,包括淮南本身各屯区的粮食集中起来,在沈哲子回到淮南将近二十天的时间里,淮南已经集中了将近三百万斛的粮食!
虽然相对于北面所需的庞大缺口,这将近三百万斛粮食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但最起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此一来,便有足够的时间能够等到后续各方粮食陆续到位。
进入了十一月,淮水两岸最大的主题便是粮食。大量车船穿行于道途中,哪怕越来越寒冷的朔风中都飘荡着一股谷米香气。粮食是稳定人心的不二法宝,在这样的氛围下,淮南想乱起来都困难。
与此同时,黄河附近几郡包括河洛地区所组织的民夫力役也次第抵达淮南六郡。这些从难民中挑选出来的民夫,将会是接下来向北方转运粮食的主力,动用规模达到二十余万人!
黎阳一役在北方一次搜罗到的难民便有百数万众,加上陈留、荥阳、汲郡、河内、河洛等地原本就生活的生民,北方民众总体数量达到一百五十万人之巨。
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眼下并不在都督府掌握之内,尤其河洛之间尚有许多乡宗豪强的存在。淮南如此庞大的征发量,可以说是将其中近半丁壮都给调集起来。
虽然如此大规模的征发必然会引起反弹,但眼下在收复区仍然保持着七八万大军驻守,不会轻易酿生动乱。这么多丁壮被召集起来,也能有效避免难民因为粮食供应不到位而爆发动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