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后在廖立的帮助之下,关羽利用自己在军政两届的影响,做了一系列的安排。
对着这些安排,诸葛亮一开始并不知道,他认为现在关羽最多也就是跟他闹闹矛盾,自己将来只需向其解释一番,一切问题也不再成为问题。
所以,诸葛亮除了关羽所在的巴郡之外,在南方的三郡都调整了人事的任命,依旧是任命董和为犍为太守,伊籍为汉嘉太守,尹默为江阳太守,让原本身为建宁太守的孟获担任督邮,而不再遥领建宁太守之职,又以孟获之兄孟节为从事中郎,弟孟优为偏将军,以便安抚孟获,好在孟获由于对诸葛亮七擒七纵很服气,现在是带着部众前往成都投靠,对于诸葛亮的安排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其妻祝融及弟孟优对此有些不满,私下说着要收复故地,却被孟获喝斥住。
与此同时,诸葛亮还与秦宓长谈许久,做好了只要与关羽沟通成功,立刻派秦宓前往江东找孙权和谈的打算。
为此诸葛亮还专门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详细的说明了他这样做的目的、可行性以及今后的打算,然而关羽看完之后却并没有回复一个字。
随后不久,诸葛亮被各处传来的消息所震动:益州东、南部毗邻孙权领地的那些文职太守全部被关羽率军赶走,然后换成了军中的将领:巴郡太守依旧是关羽兼任,犍为太守被换成了孟获,汉嘉太守是吴懿,江阳太守则是张翼。
孟获本来就对自己被任命为一个文职感到有些不满,只是由于诸葛亮的威望才不得不服从,现在突然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并且遥领建宁都督,心中十分欢喜,高高兴兴的找到诸葛亮,感谢诸葛亮给他这样的职位(他以为自己的职位是诸葛亮任命的),准备上任。
与此同时,关羽大肆的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并且命令各地驻守士兵进行屯田,准备长期与孙权的大军对峙,如果不是顾忌孙权所派遣的巴郡太守周瑜火计厉害,而己方的实力又有所不足,估计早就率军发起进攻了。
听闻消息的诸葛亮很是无奈,因为关羽在国内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他是从一开始就追随着刘备创业的人物,就连府内那些元老级的内政官员如糜竺、简雍、孙乾等人都与他交好,军中将士更是对他钦服,再加上有张飞的支持,自己根本无力与他相抗。
“本来以为主公已经对我绝对的信任,可是没想到竟是这么一副局面,我还是太年轻啊,再加上这一段时间以来,我的建议很难得到主公的采纳,故此我的威望实在是不够,尽管主公已经将世子托孤给我,而且还将内政完全委托给我,我却也无法获得众人的支持,如果上天真的让我掌管蜀国军政外交,我纵然不能保证全复昔日的荣光,也能够保证这份基业在我有生之年不失,可是现在,主公,请恕亮无能,不能为主公继续效力了。”
诸葛亮深思了一晚上,知道自己不能再与关羽继续对立下去了,否则的话一旦蜀军内乱,灭亡的将会更快,只好向刘禅写了一封辞呈,辞去一身的职务,搬到蜀郡乡下隐居去了。
诸葛亮这一招叫做以退为进,本来是想着一旦自己离去,益州内部的秩序将会一片大乱,然而没有想到关羽听取廖立的建议,以廖立、张松、彭羕三人主持益州内政,竟然将益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尽管比不上诸葛亮在益州之时的大治,然而因为没有了纷争,现在反而比以前还要好一些。
这样一来,再也没有谁提出来要请诸葛亮复出了,纵然是诸葛亮的心腹杨仪、蒋琬等人,现在也都只好暂时忍气吞声,不敢有所表示。
诸葛亮听闻消息,心中更加疑惑,因为所有的事情他都没有预料准确,自己之前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这也只能说明一点,对方的背后一定有高人相助,而这高人绝不仅仅是廖立这个层次的人,一定是当世的顶尖智者。
然而当世的顶尖智者屈指可数,除了自己以及江东的周瑜和陆逊之外,其他人都在刘和的阵营之中,所以廖立背后的高手究竟是谁,现在已经不言而喻了。
“难道廖立会是刘和派来的内奸?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太可怕了!”诸葛亮细思惊恐,不寒而栗,然而现在查无实证,就算想要揭露,也根本不可能,只能沉下心来,暗暗联络过去的那些心腹,让他们小心调查廖立,搜集其证据。
尽管诸葛亮不想,可是他致仕的消息还是传遍了天下,让他啼笑皆非的是,他很快就收到了曹操和孙权的来信,两封信都很客气,同时也都很诚挚的邀请诸葛亮到他们麾下去效力,甚至在孙权的来信中还附有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一封亲笔信,劝诸葛亮到江东去。
诸葛亮见这两封信只是淡淡一笑,然后就放在一边不再理会,虽然他现在在益州几乎都混不下去了,然而却也不愿意到其他地方出仕,当初刘备对自己举国托付,这份恩情让他十分感动,恨不能以死相报,所以,虽然自己现在失势,他还盼着将来有一天关羽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会再度出山,以自己全部的精力为国效力,以报答刘备的恩德,至于让他转仕曹操或孙权的门下,再去算计他原来的势力,这是他绝对不愿意去做的。
“虽然我现在失势,可是却也有自己的坚持,主公对我有知遇之恩,这份恩情我定要以死相报,这种决心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有任何的改变!既然现在致仕在家,我正好乘机多读一些书,修身养性,磨砺自己,圆满自己,相信下一次复出,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诸葛亮从此之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当然,这种不问世事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的,因为他还在关注着天下大势,关注着各方的反应,尤其是孙权和刘和对他致仕的反应,他相信自己致仕,一定会引起天下大势的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