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刘姥姥说的那一句话真有的那么好笑吗?
或许有点。
但至于让这么一群人笑的那么厉害吗?
当然没有。
那么为什么全都要笑的那么夸张呢?夸张到做作的地步了都,而且做作的非常明显。
说明这一群人看似笑的开心,实则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在故意讨好喜欢热闹的贾母。
那么如何才能用雕工来表现这一点呢?
在文学作品中,心理活动比较好表达,只要文笔够好就可以。
但在工艺美术作品中,想要表达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心理活动,难度就很高了,跟文学作品相比,难度高出好多个几何倍。而表达方式除了最常见的以动作来表达内心活动这一种外,剩下的全是侧面刻画。
可问题是,徐景行做的这一件“刘姥姥进大观园”雕件的写实度又非常高,侧面刻画也不太好使,那样会破坏画面的真实度。
怎么办?
那就只能在动作神态以及表情上下功夫,同时大量使用相对比较常规的留白技巧来衬托着一群人的心理活动。
具体怎么做呢?
他抓住了一点,那就是将一群人发笑的方式做的更夸张一些,在写实的基础上越夸张越好。
这一群人笑的越夸张,那么就越能反衬出他们内心的尴尬和动作的做作。
但这一点只有阅读过《红楼梦》并且对全书有一定理解的读者才能品味出来,因为没读过这本书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一群人在笑什么,只会觉得这场面很喜庆。
所以这一层次意思就是隐藏在画面之下的,一般人品味不到。
那么喜庆的画面之下的第二层意思呢?
画面之下的第二层比第一层更令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因为那才是《红楼梦》一书中刻画最多但笔墨最少的内容。
如果看过原文,可能有人会记得就在这场招待刘姥姥的宴席中有若干个细节,其中一个细节跟筷子有关。
王熙凤和鸳鸯两人为了让刘姥姥出丑,故意给刘姥姥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吃鹌鹑蛋,书中写的很清楚,底下人原本是没有准备这种象牙筷子的,是凤姐和鸳鸯特意拿出来这么一双,被贾母一说之后赶紧换上众人常用的“乌木镶银筷子”。
刘姥姥见状笑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这很正常,筷子么,不管金的银的都不如木头的用的舒服,金银的只是看着富贵罢了。
可王熙凤是怎么解释的呢?
王熙凤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听听这话吓人不吓人,正常人家就算是富贵人家,怎么可能有这种事情,吃个家常饭还要用银筷子验毒。而王熙凤却当着众人的面甚至当着刘姥姥这个外人的面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说明什么?说明贾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祥和,相反,处处都是能要人命的陷阱,吃个饭都得先用筷子验毒。
那么作为一家之主的贾母是什么反应呢?
在王熙凤解释了银筷子的用途之后,刘姥姥笑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而贾母在听到这番话后觉得有趣,将自己面前的各式菜肴给刘姥姥和板儿统统分了一份。
原著中对这些细节的描写极尽精简之能,写的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要多轻松就有多轻松,看起来就是一幅日常画面。
可是细细琢磨刘姥姥看似无心的话,以及贾母的反应,不难看出贾母非常赞同刘姥姥这句话。也就是说,刘姥姥说的话,其实也是贾母想要说的,只是贾母的身份在那儿摆着,不能明着说出那种话。
所以作者在王熙凤和贾母中间隔了个刘姥姥,使得这两句对话中间多了一层隔离,一下子将那种血淋淋的画面遮掩住了,变成了 轻松的日常对话。
那么去掉刘姥姥,再来看这两句话。
王熙凤:“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贾母:“这个菜里若有毒……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有没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有就对了,因为《红楼梦》一书的基调就是这样的,揭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