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鬼是各种生物死亡后进入阴间的魂魄,他们在那里接受阴间的管理和等待轮回。而神泛指神仙,是各种生物通过修炼达到的一种具有种种非凡法术能力而为神。在人间有重大贡献的人,死后灵魂也会升入天成为神。在中国各种传说里,鬼神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触摸或看到的,但可以通过祈祷、祭祀等方式与他们沟通。西方人信教,无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相信鬼神的存在;如今中国人大多不信教,但受佛道的影响颇深,平民百姓大多相信鬼神的存在,特别是民俗文化作品,有关鬼神的故事往往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
僵尸,亦称跳尸,是源于中国明清民间传说的一种复活死尸。僵尸因其全身僵硬而得名。关于僵尸形象的描述有多种:有一种说法是,僵尸指甲发黑尖锐,有锐利犬齿,惧阳光,故日间躲于棺材、山洞等潮湿阴暗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以吸食人或家畜血液保持其行动能力。僵尸是有意识的,而且力大无穷。当僵尸到人口集中地方时,对人和其它动物攻击性强。据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及袁枚《子不语》所记载,僵尸还有三个别名:移尸、走影,及走尸。与西方传说中的吸血鬼、丧尸相似。
据《阅微草堂笔记》所言,一般尸体会变为僵尸(或称尸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新尸突变,及葬久不腐。
关于葬久不腐,最流行的说法是尸体埋进了养尸地。养尸地,即能使尸体长期不腐之地。据说这种说法还有点科学根据:如果土壤土质酸碱度极不平衡,不适合有机物生长,便不会滋生蚁虫细菌,尸体埋入这样的地方即使过百年,肌肉毛发也不会腐坏。有些资料显示尸体的毛发,指甲会继续生长,实际上是因为死后人体的肌肉收缩,致使原本藏在肉中的毛发和指甲部份显露出来。这种地方称为养尸地,尸体称作荫尸,算是尸体和僵尸之间的过渡期形态,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快便会转化为僵尸。风水学中亦有此一说,但一般风水先生是看不出一个墓地是否是养尸地的。关于养尸地与僵尸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关于产生吸血鬼的判断方式相似。
此外,民间流传道家有太阴炼形之法:施法后的尸体埋葬数百年不腐,期满便会复生,成为僵尸。
第二种情况是尸变。尸变指新死的尸体被邪物或邪气附身;或尸体吸收了阳气,借人阳气而尸变。人死之际,魂一散而魄滞。袁枚在《子不语》中说:“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三魂七魄主宰人身,当魂离开人体,便会沦为恶鬼僵尸。按袁枚所说,僵尸也是有好有坏的。
据说人死后殡而不葬也能变成僵尸,即发生偶然的尸变。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人有在家中殓葬和停尸习俗,所以当时社会尸变之说大行其道,如雷电,大肚猫跳过棺材,尸体便会出现突变而成僵尸。
《阅微草堂笔记》对僵尸的形貌的描述有所不同:僵尸“白毛遍体,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齿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嘘气,血腥贯鼻……。”完全是红眼獠牙的狰狞形象,与蜀乡活僵尸形象的描述极为相似。僵尸也能成妖,变成魃魃,或称为旱魃,传说中黄帝之女旱魃为僵尸始祖。
清代袁枚志怪小说集《子不语》中还提到颜色各异的僵尸:紫僵、白僵、绿僵等,还有长毛的毛僵,以及会飞但是怕火的飞僵。
袁枚在《续子不语》中说僵尸可能化成犼:“常州蒋明府言:佛所骑之狮、象,人所知也;佛所骑之犼,人所不知,犼乃僵尸所变。”僵尸尸变后,便会发出怪声哀号,三跃三跳,化作兽形而去。故或曰: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犼有神通,口吐烟火,能与龙斗,故佛骑以镇压之。当中也提到云南矿工遇土压不得出,或数十年,或百年,为土金气所养,身体不坏,化成干麂子。
内地僵尸的传说在湘西最多,近年还有关于湘西赶尸的文章。湘西赶尸,又称移灵,属茅山术,发源于湘西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乡安葬。赶尸的术士大约三五同行,有的用绳子系住尸体,每隔几尺一个,然后额上贴黄纸符,另外的便打锣响铃开路,昼伏夜行。天光前投栈,揭起符纸,尸靠墙而立,到夜间继续上路。
有人说僵尸是种迷信传说,企图揭穿湘西赶尸的真相,他们认为:由于当地道路狭小,仅容一人步行,为了要运送死者,前后两赶尸者以两根长竹杆,穿过一排尸体衣袖,以肩抬尸体而走。
尸体由壮汉像抬轿子一样的扛起来,但由于赶尸者身穿黑衣夜行,路人便自然看不见赶尸者,以为有僵尸。
又由于竹杆有弹性,赶尸者抬着尸体行走时尸体会上下跳动,故有僵尸伸直双手跳跃前进的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